薯片含可能致癌物?看看專家怎么說
?? 愛吃薯片的朋友注意了 ??
近日,深圳市消委會
進行薯片對比試驗
通報一些知名品牌
被檢出含有致癌物!
本次比較試驗的樣品選取了油炸型薯片和焙烤型薯片,共計15款(進口油炸型薯片、國產油炸型薯片以及焙烤型薯片各5款)。其中的5款進口油炸型薯片產地分別來自美國、新西蘭、澳大利亞和德國。
一起來看看詳細評測結果
↓
進口油炸型薯片鈉含量更高
經檢測,安全指標方面,15款薯片樣品理化指標、微生物指標、重金屬污染物、抗氧化劑均符合國標要求,且反式脂肪酸含量低。
其中,Lorenz(勞侖茲)、樂事(美產)、RED ROCK DELI、鹽津鋪子和好麗友等五款未檢出反式脂肪酸。
而從整體情況來看,油炸型薯片的脂肪含量約為焙烤型薯片的1.5倍,油炸型薯片中,進口油炸型薯片平均鈉含量為國產油炸型薯片的1.7 倍,國產的相對健康一些。
多家品牌薯片丙烯酰胺超標
三個品牌最高
值得注意的是,檢測中還發現7款薯片的2A類致癌物丙烯酰胺含量高于歐盟設定的基準水平值(750μg/kg),其中鹽津鋪子、三只松鼠、董小姐三款薯片的丙烯酰胺含量超過了2000微克每千克。
而從整體情況看,焙烤型薯片丙烯酰胺平均含量為油炸型薯片平均含量的近6倍。
有8款薯片樣品低于歐盟設定的丙烯酰胺基準水平值(750μg/kg),其中國產4款,對應的品牌為:單身糧、可比克、Lay's樂事和好麗友;進口4款,對應的品牌為Lay's、Lorenz、Bluebird和Thins。
深圳市消委會質量部部長助理崔霞表示,天然的馬鈴薯在超過120度以上的溫度條件下處理時,就有可能形成丙烯酰胺。
丙烯酰胺為2A類致癌物,兒童是最容易受到危害的人群。研究表明,丙烯酰胺對生殖和遺傳有一定的毒性,但是目前國際上以及國內并沒有指定食物中丙烯酰胺限量的法規和相關標準。
什么是丙烯酰胺?
有什么危害?
丙烯酰胺是“還原糖”(如葡萄糖、果糖等)和某些氨基酸(主要是天冬氨酸)在油炸、烘培和烤制過程中,通過“美拉德反應”產生的。美拉德反應是指食物顏色逐步變深并散發誘人香味的過程,比如烤肉、烤面包等。
首先,丙烯酰胺是一種潛在致癌物。丙烯酰胺進入體內又可通過多種途徑被人體吸收,其中經消化道吸收最快。進入人體內的丙烯酰胺約90%被代謝,僅少量以原形經尿液排出。
丙烯酰胺進入體內后,會在體內與DNA上的鳥嘌呤結合形成加合物,導致基因突變等遺傳物質損傷。世界衛生組織表示,目前由于難以統計丙烯酰胺要到哪一個濃度才會致癌,所以難以訂立安全標準。
其次,丙烯酰胺可能有損神經系統、嬰兒早期發育和男性生殖健康。某些特殊職業人群可能因為大劑量的攝入而造成神經損傷或其他健康損害,但對一般人而言靠日常飲食攝入是無法達到這么大的劑量的。
食品專家:不必過于恐慌
但攝入越少越好
對此,有食品專家指出,對薯片檢測出丙烯酰胺不必恐慌,目前沒有足夠證據顯示它會導致人類癌癥,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定為2A類致癌物,也就是可能使人致癌。食用薯片更需要擔心的是油與鹽的含量,日常生活也需要進行科學飲食。
報告中也指出,目前國際上以及國內并沒有制定食物中丙烯酰胺限量的法規或標準。2017年歐盟發布指令(EU)2017/2158,制定緩解措施和基準水平,其附件IV中丙烯酰胺在薯片的基準水平值為750μg/kg?;鶞仕街凳怯脕眚炞C緩解措施有效性的績效指標,并非丙烯酰胺在食物中的安全限量,丙烯酰胺應攝入越少越好。
深圳消協委也提醒,由于國內外現在均無制定丙烯酰胺在食物中的限量,因此丙烯酰胺含量只能由生產商自行采取措施控制。本次15款薯片樣品的丙烯酰胺控制水平差異較大,尤其是焙烤型薯片。生產商應采取有效的緩解措施,如改良加工工藝或選用國標允許使用添加劑等,降低薯片中丙烯酰胺的含量。
實在想吃薯片,先要注意這些
1. 薯片“高脂”“高鈉”“高能量”
15款薯片樣品有13款“高脂”,4款“高鈉”(高鹽),能量均值為514kcal/100g,每攝入100g薯片,約慢跑72分鐘才能消耗。長期攝入高鹽高脂食物會增加肥胖、血脂異常、心血管疾病等的風險。
2. 兒童青少年少吃為好
參照《中國兒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應少吃高鹽高脂肪零食,薯片應限量食用。
3. 閱讀營養標簽時要注意
購買薯片時,營養成分標簽上標注的是每份食用量(如30g/份)或每100g的營養素含量(如能量、脂肪、鈉等),不代表一整包薯片的營養素含量。
4. 焙烤型薯片未必比油炸型薯片更健康
國產焙烤型薯片鈉平均含量(557mg/100g)約為國產油炸型薯片(363mg/100g)的1.5倍,焙烤型薯片的丙烯酰胺平均含量高于油炸型薯片。
最重要的還是
減少攝入薯片等
煎、炸、焙烤食物
平衡膳食,少油少鹽
保持多樣化的飲食習慣
來源:上海市場監管
版權所有:上海好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滬ICP備17056372號-1 技術支持:點擊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