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腳擦點藥油能緩解嗎?三大誤區請注意!
人在江湖飄
哪能不崴腳
很多人都曾經走路或運動時崴過腳...
多數人的處理方法是
先轉轉腳踝
若只是輕微疼痛
就不管了;
若是疼痛難忍
腳腕紅腫起來
就用藥油按摩擦洗一下……
可你有沒有發現
崴了第一次后就特別容易再崴一次!
崴腳
指的是外力使足踝部超過其最大活動范圍,令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甚至關節囊被拉扯撕裂,出現疼痛、腫脹和跛行的一種損傷,是最常見的急性損傷。
踝關節扭傷有很多種,根據“崴腳”方向分為以下三種:踝關節扭傷多數是踝內翻姿勢,這容易導致外側的韌帶撕裂扭傷,分為輕、中、重三度。
警惕“崴腳”常見三大誤區!
醫生表示,很多患者對崴腳的防治都存在錯誤的認識,尤其要警惕以下三大誤區:
01
誤區一:
還能繼續走,所以不可能骨折,沒必要到醫院檢查治療。
關節周圍有肌肉、韌帶包裹,損傷其中一部分并不會影響步行,但會影響以后的運動機能。事實上,較常見的內外踝的撕脫骨折,和一些當時沒有移位的骨折,都容易被忽視,得不到及時治療。
02
誤區二:
受傷后24h內熱敷,用紅花油、云南白藥或藥酒推擦扭傷的腳踝能消腫。
崴腳急性期(24h內)時熱敷或用藥酒等推擦患處,會使受傷軟組織的血管擴張,使血流加快和滲液增加,加劇局部腫脹、皮膚瘀斑和疼痛。所以急性期禁忌按摩和熱敷。
03
誤區三:
休息幾天后,腳踝疼痛減輕了,就可以正常運動了。
踝關節扭傷只要有腫痛、瘀斑,幾乎都有周圍韌帶的不同程度撕裂,但也因踝關節周圍的韌帶網非常豐富,大多經過兩周左右疼痛能緩解,可撕裂的韌帶還沒完全愈合。韌帶撕裂的愈合也至少需要3個月。
為何一次崴腳后,
會“經常崴腳?
很多人認為,關節扭傷后,損傷的韌帶沒有長好,韌帶松弛,所以踝關節不穩了。真正的原因其實并不止這么簡單!
功能性不穩
在人體的肌肉、肌腱、關節囊及韌帶上,布滿了大量的本體感受器。在不同狀態(運動或靜止)時產生感覺,它可以感受我們的肌肉、肌腱、韌帶的張力變化,以及關節伸展程度,空間位置變化(本體感覺),將信息反饋給大腦,使人體感受到身體在空間的位置、姿勢、運動的變化等。調節肌肉運動,參與保護穩定,避免受傷。
而有過崴腳經歷的人,踝關節連接大腦的“本體感受器”也會受損,當再次發生崴腳時,感受器無法及時將信息傳遞給大腦,致使身體不能快速做出保護性動作,于是再次崴腳就發生了。
結構性不穩
有過崴腳經歷后,踝關節周圍的軟組織不同程度的都會受到損傷,而嚴重的崴腳不僅僅損傷了軟組織,連韌帶也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拉傷或者斷裂。如若后續保養不當,韌帶會持續松弛,關節也會不穩,就像用力過猛的皮筋失去了它原本的彈性,稍受外力作用即可再次發生崴腳。
“崴腳”后如何處理?
當您扭傷后,先自行做好RICE原則。
(1)休息(R)
(2)冰敷(I) 鎮痛,減少水腫。一次冰敷持續15-20分鐘,傷后48h之內每隔2- 3h冰敷一次。待紅、腫、熱、痛消失后可轉為熱敷。
(3)加壓包扎(C)減少出血和腫脹,穩定腳踝、減輕疼痛。
(4)抬高(E) 抬高患肢,要求高于心臟水平。
如果出現了皮膚瘀斑、明顯腫脹,及時去醫院拍X片或CT,排除骨折。醫生根據具體情況給您石膏固定或支具固定,并口服消腫、止痛藥物。
避免崴腳小貼士
01
運動前熱身,運動后拉伸放松;
02
選擇合適的場所和鞋子;
03
盡量避免穿高跟鞋;
04
平時加強踝關節周圍肌力訓練。
來源:央廣網健康、廣西藥品監管
版權所有:上海好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滬ICP備17056372號-1 技術支持:點擊網絡